【衛教專欄】用中藥幫助緩解疫苗副作用
隨著疫情升溫,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議題。但因擔心施打疫苗後的諸多副作用,讓有些年齡或資格已符合可優先施打的民眾,仍猶豫不決或不敢施打。
目前台灣疫苗施打以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為主,施打後可能會產生注射部位疼痛、疲倦、頭痛、肌肉關節痠痛、胸悶、畏寒、過敏、發燒…等症狀;而年輕人因為免疫力較強,出現的症狀反應也較為劇烈。
這些「疫苗注射後症候群」,除了可以服用普拿疼等西藥緩解之外,中藥也能幫助「有效緩解不適症狀」並且「不影響疫苗效用」。一般施打疫苗前後有三個時間點,包括施打前、施打48小時以內、以及施打48小時後,中醫藥能依據不同需求給予輔助。
施打疫苗前,身體較虛弱、患有慢性疾病控制不良者、有發炎或急性病症者,可以先依據體質或疾病予以中藥治療調養,改善疾病及增強體能,讓身體準備好應付疫苗的挑戰。
施打疫苗後的48小時內,常見頭痛、身體痠痛、發燒、噁心、疲倦等症狀,中醫可辨證用藥,有效緩解不適並縮短副作用影響的時間。
而有些民眾在接種疫苗48小時後,雖然發燒等明顯的不適感已改善,但仍持續有些微疲倦、胸悶、過敏等症狀反覆持續1~2週,此時期亦可藉由中藥調理,幫助儘快恢復身體機能,維持良好生活品質。
因每個人體質不同,注射疫苗後出現的症狀與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,切勿自行服用坊間流傳防疫藥物。建議欲施打疫苗的民眾,不妨跟您的中醫師討論開立對證治療之處方,幫助順利度過施打疫苗後的不適。
此外,接種疫苗能增加身體保護力,有效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,但並非完全免疫而可無所畏懼。因此,接種疫苗之後,仍請大家務必遵守防疫措施,配戴口罩、勤洗手及消毒環境、減少外出及避免群聚,方能保護彼此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