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兒科轉骨】兒醫亮大夫之捏脊通督脈,小兒笑開懷

【衛教專欄】兒醫亮大夫之捏脊通督脈,小兒笑開懷 陳瑜亮醫師

大宋年間,大平盛世,兒醫亮大夫到京城拜會好友,借宿詠春客棧,只聞一名男子匆匆前來。男子:「小女乃京城顏大官人大夫人長工,邀請亮大夫府上一坐。」亮大夫一聽覺得事有蹊蹺,趕緊動身前往。
(到顏府)

顏夫人:「久仰大名,聽聞亮大夫師於兒科錢仲陽大夫,吾兒多日食入即吐,四肢發冷,還請亮大夫出手相救。」看兒,面色青,閉目蜷臥,乖而不哭,診脈微弱,尺膚微紅,四肢厥冷,乃小兒疳症之脾寒症。

亮大夫:「夫人莫慌,此乃傷食傷風所至,用小兒捏脊打通督脈陽氣,並服益黃散即可。」起手觸診,只見小兒背脊僵硬,脾俞、胃俞二穴硬甚,陽氣阻塞。雙指並用,引尾椎長強陽氣上行,至脾俞、胃俞停滯,捏脊而行,逐漸疏通,片刻小兒背脊鬆軟,膚轉紅潤。小兒眼睜,哭著叫娘,吵著肚餓……。

小兒脊椎旁是膀胱經,中間是督脈,主管一身陽氣,膀胱經上的背俞穴更是小而成長發育的鑰匙。小兒容易陽氣過剩或是經絡阻塞,若如此則容易引發過敏、注意力不足、腸胃吸收不良。

顏大官人的兒子因夏日貪食吃瓜果,加上夜間在庭院乘涼時冷到,傷及脾胃陽氣,造成飲食積滯、脾胃虛寒,背部脾俞、胃俞二穴因寒氣而緊繃。透過小兒捏脊激發督脈陽氣,並揉散脾俞、胃俞,達到溫脾陽、消食積的效果。

小兒捏脊是一個兒科推拿手法,因兒童怕針灸,推拿由為適合,用雙手做背部皮膚的揉捏刺激,激發陽氣,透過揉散緊繃點,打通兒童背部塞住的經脈。來診所透過中醫兒科醫師診斷,針對不同狀況給予評估,小兒捏脊是很方便且效果持續的治療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