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皮膚養髮】淺談接觸性皮膚炎

【衛教專欄】淺談接觸性皮膚炎 

  近2年來疫情肆虐,為配合各項防疫措施,幾乎人人口罩不離身、勤加洗手、頻繁噴酒精,卻引發許多皮膚不適。由於過度清潔手部和接觸酒精,引發手部濕疹,再加上口罩悶住、摩擦面部,導致手部和面部出現紅癢疹或脫皮,這是常見的皮膚疾病-接觸性皮膚炎。

什麼是接觸性皮膚炎?
  因接觸到某些物質,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,接觸性皮膚炎可分為二種: 
●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:接觸到可能破壞皮膚屏障的物質,所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,有時會有刺激感,甚至皮膚灼傷的現象。刺激物質包括,1) 物理性刺激,如木材、灰塵、口罩、尿布等,2) 化學性刺激,如清潔劑、酒精、染髮劑、工業溶劑、富含酸鹼的藥劑、動植物的分泌物等。
●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:接觸到會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致敏物質,而出現的皮膚發炎現象,如化妝品、香料、橡膠、油漆、含鎳的飾品等,低濃度的物質就可能引起大反應,範圍從暴露處向周圍擴散,甚至是全身。
  根據統計,約80%的接觸性皮膚炎屬於“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”。

接觸性皮膚炎的症狀:發癢、紅疹、灼熱感、脫屑
●急性發作,皮膚可能會紅腫、隆起、長小水泡或出水,之後再結痂。
●慢性發炎,反覆搔抓,出現脫屑、紅點、表皮肥厚粗糙,甚至苔癬化(就是皮膚隆起增厚,伴隨皮膚紋路加深)的現象,容易乾裂而感到疼痛。

接觸性皮膚炎的高風險族群
●本身皮膚屏障較差的嬰幼兒、或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。
●常接觸刺激物質的家庭主婦、清潔員、美髮師、醫療人員、廚師等。

中醫治療接觸性皮膚炎
●很多皮膚問題是體內失衡時表現出來的病灶,所以中醫在治療皮膚病常採取內外兼治的治療方式。接觸性皮膚炎屬於濕疹範疇,在病程的各個階段,有不同的皮膚表徵和體質表現。
●初期皮膚搔癢和紅疹,大部分是由於體內濕熱過重,身體無法立即有效排濕所引發,治療以疏風止癢、清熱利濕為主。
●然而,長期反覆搔抓後,病程持續較久,皮膚呈現脫屑、乾裂、增厚硬化,甚至皮膚暗沉,反而要加強養血祛風潤燥的治療方針。

日常如何照顧皮膚,減少接觸性皮膚炎?
●避免皮膚接觸,找出引起皮膚發炎的刺激物或過敏原。
●做好皮膚防護,戴合適手套,必要時戴兩層,內層棉質手套,外層防水手套。
●修復皮膚屏障,適度塗抹乳液或凡士林,保持肌膚滋潤。
●生活作息正常,長期熬夜會燥熱,使皮膚紅癢疹加劇,急性期尤其要注意。
●飲食節制清淡,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、過於溫補的藥膳食療,平時多喝水。
●洗澡水溫適度,太燙會讓皮膚更乾燥,皮膚正在發炎時要避免泡溫泉。
●寬鬆衣褲通風,讓病灶保持乾燥、清爽、不悶熱。
●搔癢難耐勿抓,可沾些許涼水,輕拍發癢患處,搔抓容易使皮膚炎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