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皮膚養髮】淺談過敏三胞胎—異位性皮膚炎

【衛教專欄】淺談過敏三胞胎—異位性皮膚炎 

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是過敏三胞胎,常合併出現,這就是所謂的異位性體質、過敏性體質。異位性體質是與基因有關的慢性、過敏性發炎反應,而異位性皮膚炎是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表現,也是濕疹之一。

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●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的搔癢性皮膚炎,不會傳染。
●病灶出現:發癢→搔抓→濕疹,若皮膚出現濕疹會更搔癢,形成惡性循環。
●可能影響睡眠和專注力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:
●急性發作時,身上會出現明顯紅腫、癢疹、脫皮及滲出組織液。
●長期搔抓後,造成皮膚表面出現增厚、乾燥粗糙、色素沈澱、脫屑及苔蘚化。

什麼原因導致異位性皮膚炎?
1.基因遺傳,導致皮膚先天屏障功能不佳,保水能力下降、皮膚乾燥。
2.環境因子,容易受外來物質刺激、接觸過敏原誘發發炎。
3.免疫失調。

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年齡層的表現:
●嬰兒期-多數可能已經出現症狀,好發於臉部和身體伸側,如手肘外側、膝蓋。
●孩童期-慢慢轉到身體屈側,如頸部、肘窩、膝窩、腋下等容易累積汗水處。
●成人期-仍有症狀者較少,出現在身體屈側、眼瞼、踝前、手部等。
●常同時有黑眼圈、耳朵下方龜裂、掌紋增加、毛囊角化等情形。
●由於好發於肘部、膝膕等部位,中醫又名為「四彎風」。

什麼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更嚴重呢?
●塵蟎、灰塵、空汙、花粉、毛質的衣物。
●劇烈的溫度和濕度變化、汗水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。
●食物過敏。
●情緒起伏大、壓力過大。

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呢?
●飲食與環境避開過敏原:適度減少塵螨暴露、避免會過敏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、油炸、加工食品。
●加強皮膚保濕:洗澡後趁皮膚中含水量還很高時塗抹合適的保濕劑,可選用不含香精、防腐劑、抑菌劑的保濕劑或凡士林。
●洗澡水不要太熱、避免過度清洗皮膚: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潔用品。
●避免汗水刺激:若過度流汗,應盡快擦拭,維持清爽透氣。
●穿著棉質或舒適柔軟的衣物,減少毛衣及尼龍衣物。
●保持規律的作息、充足的睡眠及愉悅的心情。

小叮嚀:
●雖然異位性皮膚炎難纏,若能從生活的小細節預防,並接受適當治療,便能減少許多不適和困擾,甚至儘早治療,很有機會在長大後完全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