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衛教專欄】跟怪暑暑說不—淺談中暑防治 陳瑜亮醫師
炎炎夏日,遍地高溫,全身汗出如雨,體溫卻也降不下來,這時來一碗清涼消暑綠豆薏仁湯,沁涼滋味暢心脾。
隨著地球暖化,極端氣候形成,熱浪肆虐全球。最近台灣高溫從以前的35度飆高到40度,不信中午時打開車門進車子裡就知道熱的可怕。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熱傷害列為對人類會產生危害的因子,那要如何預防「熱傷害」呢?
熱傷害,再嚴重一點就是俗稱的中暑,請牢記預防熱傷害三要訣「保持涼爽、補充水分、提高警覺」,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。其中6大高危險族群,嬰幼童、65歲以上長者、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、戶外工作者(運動員)、密閉空間工作者、體重過重者,容易因高溫造成熱傷害。
中醫講暑氣有易耗氣傷津,並挾濕等特點,因熱易消耗體力,人會產生燥熱不適,容易疲累;暑熱灼傷肺胃之津,造成口渴怎麼喝水都無法解渴,想喝冰飲;挾濕易造成胃腸腹瀉,胃口差等問題。中藥會使用補氣易陰的生脈飲,搭配清暑熱補氣的清暑益氣湯,在酷熱天氣中力挽狂瀾。
還記得熱傷害三要訣「保持涼爽、補充水分、提高警覺」
1.保持涼爽:穿著輕便、淺色、寬鬆、透氣衣服;外出撐傘(抗UV功能);待再有空調或是室內涼爽地方;勿將嬰幼兒單獨留在車內。
2.補充水分:隨時就補充,小口小口喝。不要等口渴再喝。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。若汗出多造成容易抽筋或痠痛,注意是電解質不平衡,可以加運動飲料用水1:1稀釋補充(2天1瓶)。
3.提高警覺: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外出;要做好防曬;避免悶熱不透風環境待太久;用手機查看溫度濕度,調整戶外活動時間。
若出現中暑症狀:體溫升高、皮膚乾熱發紅、心跳加速、汗流不出來、頭痛、噁心嘔吐,甚至神志不清、抽搐昏迷症狀,務必盡速離開高溫環境,並設法降溫,緊急送醫。
跟怪暑暑說不,讓你健康永駐。做好熱傷害防治,度過炎熱酷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