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衛教專欄】對抗腸病毒,簡單又輕鬆 陳瑜亮醫師
進入立秋,尚未感受到秋意。腸病毒通常會在夏季及秋季開始流行,5 歲以下的孩童或新生兒是容易感染腸病毒的族群,在一年中的發生率非常高(5、6月是感染高峰,9月是另一波),再加上腸病毒傳染方式多樣,常讓爸爸媽媽們很頭痛。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分為小兒麻痺病毒(poliovirus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、腸病毒(enterovirus)、A 型及 B 型克沙奇病毒(coxsackievirus)。小兒麻痺病毒也是其中之一,但現在因為疫苗防治已經很少了。感染途徑有1.腸胃道傳染(如糞口、被污染的食物)2.呼吸道傳染(如打噴嚏或咳嗽)3.接觸患者的皮膚水泡裡的液體。
腸病毒會出現:
1.手足口病:輕微發燒、口腔水泡、手足水泡。
2. 皰疹性咽峽炎:發燒、嘔吐、口腔與喉嚨交界處會出現水泡或潰瘍。
另外1000名幼兒患者會有5位出現腸病毒重症:嘔吐、意識不清、肌躍型抽搐(孩童平躺時,反覆出現突發性的全身肌肉收縮動作。若出現重症之前就要趕緊去小兒科診所就診。
腸病毒如何預防:
1.確實洗手(要用肥皂洗手)
2.避免與腸病毒患者接觸
3.食物要加溫處理、內衣褲可浸泡熱水
4.避免長時間待在人多擁擠且空氣不流通的環境
5.環境消毒(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,要用漂白水)
中醫古籍內無「腸病毒感染」的病名,依據中醫理論,疾病好發時間為暑、濕邪較盛的季節,有強傳染性且發病迅速。主要症狀為小紅疹、水泡、後咽部潰瘍,咽部疼痛影響食慾,噁心嘔吐,屬熱、實、表證,常用方劑為銀翹散、新加香薷飲等。若轉為抽搐裡、閉、脫證,就要使用犀角地黃湯(現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)、增液湯、清瘟敗毒飲等方劑。
中醫實證醫學有研究普濟消毒飲能有效預防腸病毒感染,原治大頭瘟(丹毒),功效是清熱解毒,疏風散邪,現在用來預防腸病毒很有效。很適合在開學季的小朋友做預防。體質調理很重要,避免冰涼飲品或食品添加物損傷腸胃,勿強行吹太冷的冷氣損害抵抗力,管理勿讓小兒過度好動太疲累。
開學季即將到來,提醒爸爸媽媽們:家裡小寶貝的免疫力一定要備足,才能放心學習,安心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