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皮膚養髮】淺談鬱血性皮膚炎

【衛教專欄】淺談鬱血性皮膚炎
張小姐從事餐飲業,只要工作久站,就會出現腿部痠脹,小腿下段的皮膚又腫又熱,只能長時間穿戴彈性襪,冬天感到十分保暖,但一到夏天伴隨明顯的搔癢感,實在好困擾。

許多需要久站或久坐的職業,像是公務員、工程師、服務業等,下肢可能會因為長時間沒有活動,有靜脈曲張的狀況,甚至出現鬱血性皮膚炎。

鬱血性皮膚炎又稱為靜脈皮膚炎、靜脈性濕疹、重力性濕疹,是由於下肢靜脈循環不良,造成皮膚的發炎,屬於濕疹性皮膚炎的一類。

👉症狀
●鬱血性皮膚炎不一定可見到明顯的靜脈曲張,但第四期靜脈曲張出現血液瘀積,因色素沉澱使得腳踝變黑,甚至長出硬皮,屬於鬱血性皮膚炎。
●好發於下肢三分之一處,約為小腿、腳踝的位置,嚴重時會擴及至小腿肚。
●患處長時間血液回流不佳,出現水腫、點狀或區域性的紅褐點。
●初期皮膚乾燥、掉屑、癢,當皮膚反覆出現炎性反應,紅腫熱痛,久了會變厚變硬,長期下來出現皮膚潰爛、紅褐色斑塊、搔癢、疼痛等症狀。嚴重者會慢性濕疹合併難癒合的傷口潰瘍與色素沉澱,若受到感染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
👉誘發因子
●靜脈曲張、深部靜脈血栓、高血壓、長期久站久坐、肥胖、孕婦、年齡增長,且女性多於男性。
●靜脈曲張是一種慢性疾病,當血液循環不良或瓣膜功能不全時,血液無法有效流回心臟而往腿部逆流,造成靜脈曲張,長期的腿部微血管充血、會造成皮膚病變。

👉治療與預防
●運動,走路、游泳或騎腳踏車,有助腿部肌肉規律收縮,促進下肢回流。
●彈性襪:藉著壓力促進靜脈回流,減少血液鬱積,避免病變血管繼續擴張。
●避免長時間久坐、久站,多利用工作空檔活動腿部。
●抬腿,搭配按摩,以指腹和手心由下往上,腳踝→小腿→膝周→大腿。
●控制血壓:保持血管彈性。
●減重:減少身體壓力,讓下肢回流更順利。
●戒菸:抽菸會破壞靜脈內壁構造。
●避免緊束腹部,長時間穿護腰和束腹會增加腹壓,讓下肢回流受阻。
●泡溫泉要泡半身,泡腳只會讓腿部的循環好,血液往腿部跑,症狀更惡化。

💁🏻‍♀️中藥、針和艾灸對於強化身體循環與改善水腫的效果很好,一旦皮膚開始病變,出現色素沉澱或皮膚硬化,就很難透過治療回到原先的膚況,要把握機會妥善處理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