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衛教專欄】胃腸順暢,健康有保障-談端午吃粽子 陳瑜亮醫師
端午節快到了,最期待就是吃粽子,可能已經忘記是紀念屈原了,但是各種好吃的粽子讓人食指大動,什麼「南部粽」、「北部粽」、「鹼粽」、「客家粽」,是粽子都好。但是要小心吃多了胃腸出狀況。
一名六旬婦人因劇烈腹痛到醫院看診,醫師一問發現婦人一段時間開始每天吃一顆粽子,結果竟停止排便和放屁,肚子鼓脹並開始絞痛。原來婦人做過婦科手術而有腸沾黏的問題,又多吃了難消化的粽子,導致便秘和腸阻塞。
吃粽子容易脹氣?
粽子使用的是糯米,糯米含有支鏈澱粉較多,不好消化,容易脹氣。脹氣的原因是1.狼吞虎嚥,吞不少空氣。2.吃了易產氣的食物(糯米、豆子、蛋黃、花生、香菇、肉類、牛奶、洋蔥、香蕉等)。3.胃腸消化疾病。
那些族群容易腸阻塞?
年紀大、腹部曾經手術、經常便秘、腸沾黏,都是容易發生腸阻塞的高危險群。
粽子的熱量多少?
粽子的份量等同一餐,1碗飯、3份肉跟3份油脂,熱量600大卡,吃兩顆就爆錶了。同時糯米較難消化,建議食用時細嚼慢嚥,且盡量在中午食用。
甜辣醬好好吃,可以多加一點嗎?
國人每餐攝取鈉含量是800毫克,一湯匙的辣椒醬就700毫克,馬上超標。對於腎臟功能不好跟血壓高的族群都要小心再小心。
因食物難消化引起的胃腸疾病在中醫稱為「食積」,加上端午前後是台灣典型的梅雨季節,整天下雨,容易累積胃腸濕氣,造成胃腸蠕動氣機阻滯。臨床上會使用消食化積的保和丸治療,若碰到便祕或腸阻塞則需要開到承氣湯把阻塞的東西排泄出來,讓腸道通暢。
怎麼預防?
淺嚐即止:一下吃超過胃腸消化能力的食物,不脹氣也難。胃口嘗到就好。少量多餐,一天一顆粽子為限。多攝取高纖食物:糙米、豆芽菜、空心菜、青椒、四季豆、牛蒡、蘋果、芭樂、柳丁。
喝去油解膩的茶飲:享瘦減脂茶、綠茶、紅茶、麥茶、山楂茶等。減緩油脂吸收。
端午節應景品嘗粽子,絕對要注意「量」跟吃的時間,好好善待胃腸,健康才能跟著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