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衛教專欄】從國際衝突觀點談秋冬感冒預防

【衛教專欄】從國際衝突觀點談秋冬感冒預防 陳瑜亮醫師

最近烏克蘭戰爭、以巴衝突不斷,百姓生靈塗炭,戰爭中沒有贏家,全盤皆輸。國際情勢往往劍拔弩張,利益、宗教、文化差異衝突,要維持和平本不容易。秋冬季節是感冒常見的季節,上次的文章談到疫病的預防是要戴口罩、勤洗手。那我們還能做甚麼呢?

清代醫家徐大椿在《用藥如用兵論》裡提到:「聖人之所以全民生也,五穀爲養,五果爲助,五畜爲益,五菜爲充,而毒藥則以之攻邪。」,我們也知道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中醫理論裡面體現的養生觀念跟國家軍事防衛思想是一樣的。

一個人會感冒、腸胃炎、發燒或各種疾病,不外乎內憂跟外患。外患就是冷風寒氣、太陽暑氣、濕氣、秋天燥氣等,我們人體的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,皮膚溫度調節、毛細孔張開閉闔都影響人體甚遠。溫溼度的變化過大會造成比別人怕冷、皮膚乾燥、悶熱排不出汗等多種問題。這時候外患就會趁虛而入,好像明朝戍守邊疆的長城開了山海關,清兵就進來了。

怎麼把皮膚調節功能照顧好了,中醫講究的是「固衛氣」。
你可以這麼做:
1.進出溫差大的空間要適時調整衣物:
進入冷氣房、外出風大要加薄外套,太厚反而會流汗,衣服濕掉反而容易感冒。好比因戰況不同調整戰鬥佈署,集中火力打擊重要目標。
2.少喝冰飲:
低能量的冰飲會降低氣血的流動,喝冰飲解饞,小心中了敵人的離間計,造成士氣下降。
3.多睡覺、多喝水:
睡覺能修復身體受損的地方,養足衛氣。多喝水能幫助氣血循環,讓你身體的邊疆士兵能得到充足的補給,正所謂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。
4.體質怕冷怕吹風:
可以喝補氣湯,透過黃耆來補氣,派強將幫你抵禦外侮。
5.體質燥熱、口乾舌燥:
多吃蔬果,早睡早起,可以喝明目養肝茶降火氣,讓士兵們不會過度勞累。

國軍有一句話說:「平時多流汗,戰時少流血。」就是指平時操練要精實,就不怕臨陣慌亂不知所措。我們照顧身體就如同作戰,平時保養好身體,不怕天氣變化或傳染疾病的侵襲。也期望世界和平,沒有戰爭,百姓不再受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