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衛教專欄】冬天手腳冷冰冰,教你妙招真暖心 陳瑜亮醫師
天寒地凍,雖然台灣不像美國、大陸會下雪,但寒流來時那個刺骨的冷風讓人直打哆嗦。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,濕氣重,會讓人有種穿衣服泡在冰水裡的感受。所以很多人都有手腳冰冷的問題,而手腳冰冷不是一味的吃補,要看體質來決定。
悶燒鍋型:
如果您是比較怕熱,容易口乾舌燥,吃補容易嘴破上火,但是卻手腳冰冷。為什麼會這麼矛盾?因為循環不好,好比暖氣送不到四肢,悶在中央機房。中醫講的是氣滯血瘀,會用活血通絡的方式打通四肢循環。你可以嘗試每天泡腳,多拉筋,放鬆身心壓力來改善。
冰山美人型:
從裡到外都冷冰冰,非常怕冷。這個就是基礎能量不足,心臟力量弱,血液打不到四肢。中醫講腎陽虛氣虛,陽虛就失於溫煦,好比沒有了太陽,天氣就非常寒冷。會用溫陽的方式,好比用八味地黃丸來溫補腎陽。這樣的體質就可以吃補的。
身體乾燥型:
這樣的體質容易皮膚乾燥、口乾舌燥、便秘等問題,因為身體的氣血津液不足,無法如潤四肢,就好比稻田沒有足夠水源灌溉,作物就要枯萎了。中醫認為是腎陰虛氣血虧虛,臨床上還會看到指甲無光澤、頭暈、面容枯槁等,使用十全大補湯來大補氣血,或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腎陰。這樣的人都是過度勞累,晚睡又精神壓力大,要善待自己,好好放鬆。
除了了解自己體質,你可以這麼做:
1.先溫暖自己的軀幹,四肢自然會溫暖。暖暖包可以放在肚臍下方或是頸部後方,都是溫暖軀幹很好的位置。
2.勿久坐不動,固定姿勢其實肌肉不會產熱,起身走一走,不僅打通氣血,更能激發身體產熱。
3.喝溫熱水,攝取熱量是最直接的方式。
一切補的食療跟藥物都是過猶不及,中醫講求平衡,在觀察自己體質時需要全盤考慮,而非只著重在為小細節,犯了因小失大的過錯。
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