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皮膚養髮】惱人疔瘡的中醫觀點

【皮膚養髮】惱人疔瘡的中醫觀點 魏庭妤醫師

疔瘡是多個鄰近的毛囊一起被感染,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,有毛囊的地方皆可發生,但多在顏面、胸背及四肢。中醫則認為疔瘡是由於體內濕熱壅滯,毒邪瘀滯於表而形成的皮膚感染。

高溫潮濕、摩擦搔抓容易導致細菌入侵皮膚,若剛好為免疫力低下、慢性病、缺乏維生素、貧血、皮膚易出油者就容易造成疔瘡的發作。疔瘡初期僅呈米粒大小的膿點丘疹,再逐漸擴大腫脹的範圍,並伴隨紅腫熱痛,最後潰破流膿,患處的腫痛也會慢慢消失。

中醫在治療疔瘡時,會依病程和體質選用適合的中藥,清熱解毒、疏風祛濕、提膿袪腐等皆為常用的治法。若體質較虛弱者,會酌加補養藥,增強自身對細菌的抵抗力,並建議在疔瘡治癒後繼續調養身體一陣子,避免再次復發。此外,也可以通過針刺特定穴位,調和體內的氣血,激發身體的自癒能力,以達到消腫止痛、促進排膿的效果,減輕疔瘡發作時的不適感。

需注意不可自行去擠壓疔瘡,以免感染擴散,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或是導致疤痕的產生。避免攝取辛辣、溫燥食物,同時增加飲水量,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,促進新陳代謝。在飲食中加入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食材,如綠豆、苦瓜、菊花等,也可協助疔瘡的康復。平時預防則需三餐均衡、作息規律,維持皮膚的清潔,避免流汗後的悶熱潮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