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中醫診所情境圖

【兒科轉骨】認識腸病毒71型重症

【兒科轉骨】其實我知道自己很小心,但腸病毒實在太強-認識腸病毒71型重症- 陳瑜亮醫師

腸病毒是近期很常見的傳染病,傳染力強,家庭跟學校容易群聚感染。台灣一般都在夏天流行,死亡個數極低,以手足口病(85%)和泡疹性咽峽炎(15%)表現。近期因為防疫觀念盛行,流行季節有變化。腸病毒感染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,其次是克沙奇病毒。重症致死率在3.8-25.7%之間。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體,重症以及死亡患者皆是5歲以下居多。

1.臨床症狀
腸病毒71型感染有80%手足口症,10%咽峽炎,10%發燒或合併皮疹為表現。跟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之手足口症比起來,腸病毒71型感染較會高燒(超過39度)、發燒超過3天及嘔吐,皮疹小而不明顯。併發症佔31%,嚴重如腦炎、急性肢體無力(類小兒麻痺症候群)、腦脊髓炎、小腦炎、肺水腫。重症前兆症狀有肌躍型抽搐(myoclonic jerks),嘔吐及嗜睡(lethargy)的症狀。

*肌躍型抽搐:醒著或剛睡著時都有不自主的四肢往中心抖動,很像受到驚嚇所引起的反射動作(Moro reflex-like),是特別重要的重症前兆。

第一期:手足口病,發燒、口腔潰瘍、手掌肘、足掌、膝部臀部有皮膚疹子。
第二期:腦脊髓炎,昏睡、肌躍型抽搐、意識障礙、急性肢體麻痺、腦神經功能異常,持續數天。
第三A期:自主神經失調,冒冷汗、四肢冰冷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呼吸急促、心跳過速,伴隨神經症狀更惡化,出現垂直眼顫、平衡感異常或昏迷。
第三B期:心率快但逐漸下降,血壓開始下降,整體心臟輸出功能下降。
第四期:心臟功能恢復,停用血管升壓素,但會留有神經學嚴重後遺症。

2.中醫治療
腸病毒重症在中醫來說屬於溫病,是傳染病表現較嚴重的部分,神經學症狀屬於肝,小孩因為屬於稚陰稚陽之體,容易化熱傷陰,熱剩動風,也就是病毒量增加後消耗體內基礎物質,迅速進入神經系統,造成抽搐、意識障礙等症狀。在前期會使用普濟消毒飲噴劑,臨床研究能有效防止得到腸病毒。若已經感染,開立重整腸胃功能,有效排除病毒的藿香正氣散。若有化熱傷陰,則開立龍膽瀉肝湯跟六味地黃丸。熱剩動風開立天麻鉤藤飲,防止神經系痛惡化。平素調養則開立香砂六君子湯、神麴、麥芽等開脾胃的藥,增加抵抗力。

我們要預防小兒腸病毒感染變成重症,所以感染的患童要特別注意神經學症狀,覺得意識不集中或是肌躍型抽搐就要趕緊送醫治療。平素更要注意兒童的營養跟運動,保持好抵抗力來對抗腸病毒。衛教兒童吃飯喝水前要用肥皂洗手,避免跟正在感染的患童接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