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皮膚養髮】認識皮膚 - 魏庭妤醫師
皮膚是身體最重要的物理屏障,由表皮、真皮和皮下組織組成。以中醫的角度而言,皮膚的問題往往根源於身體的陰陽、氣血、臟腑及經絡出現不平衡,因此會以調理的方式去治療。
★中醫對皮膚的基本概念:
1. 肺主皮毛
・ 肺氣充足、運作順暢,皮膚才會潤澤有光澤。
・ 肺氣不足時,可能會有乾燥、敏感肌的現象。
・ 呼吸系統與皮膚密切相關,尤其是濕疹、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。
2.脾主運化
・ 中醫的脾負責消化吸收、運送水份與營養。
・ 若脾虛則水濕代謝不好,容易造成皮膚油膩、粉刺痘瘡,甚至暗沉無光。
・ 長期飲食不節、吃太多甜食及冰冷食物都會影響脾的功能。
3. 肝主疏泄
・ 肝氣鬱結、情緒壓力會影響皮膚,導致膚色不均、月經前後冒痘。
・ 肝功能不佳,皮膚容易發炎紅腫。
4. 腎主藏精
・ 腎虛的人容易有黑眼圈、膚色黯沉、提早老化。
・ 腎氣對皮膚的緊緻與彈性也有影響,特別是年紀增長後,腎氣漸衰,皮膚也會變得鬆弛。
★皮膚的保養小整理:
1. 乾性肌膚
・ 特徵:緊繃、脫皮、粗糙、易有細紋。
・ 需深層保濕鎖水,避免熱水洗臉與過度去角質。
2.油性肌膚
・ 特徵:臉部易出油、毛孔粗大、易長粉刺或痘痘。
・ 需控油加清爽保濕,避免過度去油,不然反而會刺激皮脂分泌增加。
3. 混合肌膚
・ 特徵:T字部位出油,兩頰偏乾。
・ 需分區保養及平衡油水。
4.敏感肌膚
・ 特徵:易泛紅、刺痛、過敏。
・ 需低敏修護並加強肌膚屏障,減少保養步驟,盡量讓皮膚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