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皮膚養髮】氣色不好是怎麼回事?- 魏庭妤醫師
 
或許您也曾這樣困惑過,明明吃好睡好,為何總是被說氣色很差呢?
中醫認為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當面色出現變化時,有可能是在反應身體五臟六腑的狀況,因此觀察面色也是中醫診斷時很重要的一環。
 
●不同面色代表的意涵
1.紅潤:表示氣血充足、身體健康,通常表現在臉頰上,白裡透紅有光澤,心氣充沛,陽氣充足,
             血液循環順暢。
2.蒼白:通常是氣血不足的表現,有貧血或氣虛的問題,看起來精神不濟,這類型的人可能容易
             感到疲倦、無力、頭暈等,與久病、長期勞累、飲食不當等有關。
3.蠟黃:通常與脾胃功能不佳、濕氣過重、肝膽問題有關,氣行不暢,體內的濕氣和毒素滯留,
             因此臉色成病態的黃色,尤其是在額頭、下巴、眼周的部位。
4.青紫:通常與氣滯、血瘀和寒邪有關,因身體某部分氣血運行不暢,造成局部的鬱滯,這類型的
             人可能容易感到胸悶、疼痛。
5.暗沉:通常是血液循環不佳、內臟功能衰退或慢性疾病的徵兆,與氣血不足和濕熱內蘊有關,
             皮膚缺乏光澤,面色顯得黯淡無光。
●氣色與五臟、經絡的關係
1.心主血脈,氣色見於面,對應在額頭。
2.肝主疏泄,氣色見於目,對應在眼周。
3.脾主運化,氣色見於唇,對應在鼻頭。
4.肺主氣,氣色見於皮膚,對應在兩頰。
5.腎主藏精,氣色見於髮與耳,對應在下巴。